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網站功能選單

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

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
第1張-司馬光、共1張圖片

司馬光

司馬光(1019-1086),字君實,自號迂夫,晚年又號迂叟,世稱涑水先生,陝州夏縣人(今山西夏縣)。生於北宋真宗天禧三年,卒於北宋仁宗元祐元年,享年六十八歲。

司馬光在幼年之時,行事便具有成熟的個性,如《年譜》所載:「性不喜華靡,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,輒羞赧棄去之。」從中可見得司馬光的心志,並不慕外在的加飾,而是追求質樸的一面。又如家喻戶曉的破水缸救人的事蹟,相傳司馬光幼年與鄰居玩伴戲耍,不料有一名玩伴登甕而落於其中,正當大家不知所措之際,只見司馬光以石頭砸破水甕,救了玩伴。從這件事情來看,司馬光臨危不亂的行為,確實展現出其成熟的一面。北宋仁宗天聖三年(1025),司馬光時年七歲,聞講《左氏春秋》,便深為喜愛,同時又能知曉其中的《春秋》大義,展現出其聰穎的一面。自此以往,司馬光便開始自修向學、努力不倦。直至仁宗明道二年(1033),司馬光時年十五歲,便精通群書,且為文富有醇深的風格,有如西漢文風一般。是年,司馬光亦補為齋郎。仁宗寶元元年(1038),司馬光年二十,舉進士甲第。聞喜宴獨不戴花,同年勸告說:「君賜不可違也。」於是司馬光才勉為其難地簪一花入宴,觀其之所以如此,乃是從小喜質樸的個性使然。

其後司馬光便進入仕宦的生活,在北宋英宗治平三年(1064),司馬光年四十八歲,進呈自撰《通志》八卷,上起戰國,下迄秦朝。宋英宗命續其書,置局秘閣,直至神宗時撰作完成,即是《資治通鑑》一書。明年,宋神宗即位,在陽脩(1007-1072)向神宗推薦司馬光「德性淳正、學術通明」,可付重任,因此深為神宗器重。直到神宗熙寧二年(1069),王安石(1021-1086)所論與神宗相契合,於是「王安石變法」便順利地推行。不過此時司馬光的立場卻與王安石相左,而宋神宗也只接納王安石的建議,於是在神宗熙寧三年(1070),司馬光便辭官徙居洛陽,專心編修《資治通鑑》,過著十五年不過問當局政治的生活。

神宗元豐七年(1088),司馬光完成了《資治通鑑》一書。明年神宗崩,哲宗繼立。是年高太皇太后聽政,召司馬光主政。司馬光遂罷黜王安石之新法,史稱「元祐更化」。可惜司馬光此時已六十八歲,又積勞成疾,不幸於是年辭世。贈太師溫國公,諡文正。元仁宗皇慶二年(1313),從祀孔廟。其生平事跡,《宋史》有傳為之,學術表現方面,《宋元學案》有〈涑水學案〉。

司馬光集文學家、史學家、政治家於一身,生平主要著作有《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》八十卷,《資治通鑑》二百九十四卷,《總目》三十卷,《考異》三十卷,《歷年圖》七卷,《通歷》八十卷,《稽古錄》二十卷,《皇朝百官公卿表》六卷,《書儀》八卷,《家範》四卷等。

撰稿人:王志瑋
圖片來源:國立故宮博物院
網站滿意度調整